精辟?这种迷之规律是怎么总结出来的?
每个楼盘的形态不一样,甚至说每栋楼的形态都有很大差别,高密度建筑群里面,中层照样采不到光,那能说中层的高质量么?而且,富人买的低密度小区,就算是一层,采光照样特别好,能说低层不好吗?更何况,很多房子一层还送个院子。所以,买房选楼层,要看这个楼的位置
好的位置层数低点也没关系,采光是没有问题的。而且,现在很多开发商为了让楼盘整体质量提高一点,房子都是错落式排列的,“整整齐齐码一排”的建筑形式,现在反而少见了。比如下图这样:
如今的房价这么高,而且基本上也不涨了,甚至一线城市的房价在往下掉,消费者大可以慢慢选择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居住性成为这个时期购房者的主要考量。那么,采光,隔热,质量等等问题,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依据。这也就要求开发商长点心,拿出真材实料来和消费者周旋。同样道理,好的建筑顶楼隔热水平并不低,所谓夏天像闷罐一样的建筑,虽然常见,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。
很多开发商虽然不舍得增加建筑成本,但是,他们舍得赠送顶层平台啊。一些开发商甚至直接赠送业主一块顶层空间,就是将楼顶隔开,再设置一个从室内到顶楼的楼梯,业主就可以自己打理顶层小花园了啊。当然,根据我国建筑相关条例,在顶层加盖一层肯定是不允许的,可是当业主享有了一个平台之后,全新的防水、隔热材料,以及精美的室外空间布置,这不也算是顶层业主的福利吗?至少咱们可以在顶层吃烧烤吧。
所以说,海马公园售楼部小编觉得顶层还是有好处的,当然,还是要看楼盘本身的情况。说到这里,海马公园售楼部小编相信大家也应该明白了,不同的盘,要有不同的选择依据。
楼盘是高密度的,那价格自然就低,为了采光需要,果断买高层。像是屋子里不进光这事儿,可能能忍一时,但绝忍不了一世。
如果是错落型排列,低层是一个好的选择,特别是一楼。因为一楼首先可以保证采光,其次,一楼更容易改下水道。很多业主都有下水道烦恼,公用下水道说堵就堵,让楼上掏钱维修,还得求着,说着好像他们没责任一样。像是这种情况,低楼层直接改独立下水系统,至于公用的堵不堵,肯定跟你没关系。而且一人一条小管道,想堵都难。
还有,一楼可以做生意呦,而且多会赠送一个小院子。这可是一个能够生财的空间,别不当回事儿。另外就是中层这一块。
中层其实一般还行,不管在什么类型的楼盘里,都需要性价比较高的。因为它有这样几个优势:第一,自来水的水量够足。高层会经常面对水压不够的状况;
第二,集体供暖的时候,中层容易保证平均温度。要知道,咱们且不论有没有人“偷暖”,取暖攻压的时候,不可能百分百保持稳定。按照现在的医疗成本,冻一晚上万一感冒了,一个季度的取暖费可能就出去了;
第三,中层普遍采光比较充足。当然,也有采光不好的,不过这样的盘都巨便宜。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情况下,中层相对比较理想;
当然,缺点也一定有,不过可不是说什么“扬灰层”。“扬灰层”这个词不知道怎么流传出来的,刚出来时候专家都懵,毕竟从“层”这个概念来说,大气中一般一个层怎么也得30多㎞,咱们生活的对流层的是最矮的,也有10几㎞,忽然间有人在对流层中发现了一个气流层,高度大概是在七八米左右,力度高度,大概30多米,你说专家学者能不懵么?
当然,“扬灰层”这个概念肯定是假的,传言9—11层楼那么高的位置是“扬灰层”,咱们笨寻思,每个城市所处地理环境不同,空气湿度、气温、空气流动特点都有差异,怎么可能会出现一个统一的气流层,而且这个层的高度最多也就15米呢?
如果地球上的空气有这么明确的流动特征,人类早就能随随便便的控制降水了好伐,怎么会有洪涝和干旱呢?其实说到底,中间楼层的坏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,少了顶楼的清净,少了低层的基础条件,比如供水、供暖什么的,基本都需要加压,确实差点事儿。
综上,其实咱们就是借着楼层这个事儿,来探讨下买房的一些规律,总结一句话就是:以楼盘及建筑质量为基础,以自身需求和预算为核心,来综合做决定。在此也要告诉大家一下,现在买房不急了,慢慢看,房子有的是,而且价格多稳定呀,兴许等两天更便宜呢。